公众号
印度城镇化和人口内部迁徙
-2017年,根据世界银行的数据,印度城镇人口占比已达34%。
-内部迁徙是印度最大非物质资产,约2%的GDP将从印度较富裕的地区转移至较贫困的地区。
城市是人类活动高度集中的场所,以非农产业为主。城市化又叫城镇化,指人口和产业活动在城市里集聚,乡村地区逐渐转变为城市地区的过程。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是用来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城市化水平的重要标志。
印度城镇化进程
印度采用混合经济体制,城镇化进程很快。增加2.3亿城市人口花了将近40年的时间(从1971年到2008年),再增加2.5亿人只需一半的时间。1901年的调查数据显示,印度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11.4%,而2001年的调查数据显示这一比例增加到了28.53%,在2011年的调查中达到了31.16%。2017年,根据世界银行的数据,印度城镇人口占比已达34%。2007年,《联合国世界人口状况报告》的一份调查预测,到2030年,印度的城镇人口将占总人口的40.76%。世界银行预测,到2050年,印度将与中国、印度尼西亚、尼日利亚和美国一起,在城镇人口数量增长方面领先于世界。
20世纪,孟买出现大规模城乡移民。2008年,孟买人口达2210万。印度城镇化速度极快。2011年,据印度人口普查,德里人口增长4.1%,孟买增长3.1%,加尔各答增长2%。

印度人口最多的城市集聚区(2011年人口普查数据)

2007年至2017年印度城镇化程度(信息来源:the Statista Portal)

2008年印度城镇人口数据(消息来源:2010年麦肯锡报告)

2030年印度城镇人口数据(消息来源:2010年麦肯锡报告)
促使印度城镇化的原因有很多:工业化增加了就业机会,促使乡村地区的人们迁移至城市寻求更好的工作岗位;优越的生活条件、良好的教育设施等社会因素促使人们向城市迁移;在印度乡村地区,人民主要靠农业生活,但印度农业受季风影响大,在干旱期或碰上自然灾害,人们需要到城市寻找工作机会;现代化城市拥有成熟的技术,良好的基础设施、通讯设施、医疗设施等等,人们为寻求更舒适的生活而向城市迁移。
有趣的是,印度城镇化不止在于城市数量的增多,还在于乡村地区不再保留其独特的乡村文化而开始接纳城市文化,在物质需求方面也向城市靠近。随着教育的普及,乡村地区人口文化程度上升,人们变得更加现代化。如今,印度乡村的生活方式已经有了很大改变,比如穿衣习惯的变化、现代技术的采用、女性崛起、交通和通讯现代化(例如手机在乡村地区的普及)、政治参与积极性提高、基础设施建设(例如建造银行和邮局)增多、消费意识增强、对精良产品的需求上涨(例如化妆品)等。不过,这些变化目前也只是局限在靠近城市的那部分地区。
印度城镇化影响
印度快速的城市化发展带来了许多重大变化,详情如下:
积极影响
1 乡村人口向城市转移
2 获得城市更多就业机会
3 得以使用更加便利的多种城市基础设施
4 能够充分利用城市的教育资源发展自我
5 生活水平提高
适度的城镇化进程将推动一个国家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城镇化的无序发展将给国家和社会带来下列负面影响:
负面影响
1 人口问题
人口过于密集是城市面临的主要问题,将导致住宿问题、贫民窟变多等。
2. 家族解体
由于生活成本过高,家族难以在城市共同生活。城市以核心家庭为主。
3 生活成本
生活成本高是城市的主要问题,低收入群体很难在孟买、班加罗尔这样的大都市体面地生活下去。
4 犯罪率上升
城市中心地区犯罪率极高,时常发生偷窃、抢劫、谋杀、诈骗、强奸等。
5 人情淡漠
城市中的人际关系多为次级关系,如同事、雇佣、买卖关系等,邻里关系、社区生活的概念几乎消失。这对个人心理可能产生负面影响,人们趋于以自我为中心而缺乏对邻里周遭的关心。
6 污染问题
污染问题也是工业城市的主要问题。原因是工厂多、汽车尾气过多排放等。
7 生活压力
城市生活普遍存在压力,或导致家庭问题。女性不可避免地要参与工作来支持生活开销,其家庭角色的转变将带来压力,可能导致家庭关系紧张甚至离婚。
城镇化有利有弊,但其进程无可避免。印度正在经历着城镇化,承受着城镇化的巨大冲击。
人口内部迁移
过去40年,印度的内部迁移人数超过了任何国家在任何时期的内部迁移人数。据保守估计,1亿印度内部移民往老家汇款数额超过了印度政府在医疗和教育方面的预算总额。

印度的受教育人群都坚信印度的政治家对国家发展至关重要
内部迁徙:印度最大非物质资产
印度的受教育人群都坚信印度的政治家对国家发展至关重要,但数据显示事实似乎并非如此。印度看似在教育、医疗和人民安全方面投入了很多,其在联合国人类发展指数报告中的表现却说明这些投入似乎成效不大(印度为得分最低的60个国家之一,尽管印度南部把分数拉高了不少)。过去50年里,印度GDP大幅递增。如果说带领印度转型成为世界第六大经济体的不是政治领袖的聪明才智,那么到底是什么拉动了GDP的持续增长?
过去40年,印度内部迁移规模可以说超越了其他各国在任何时期的人口迁移规模,甚至比19世纪美国西进运动规模还要大。根据2017年的经济调查数据,印度内部迁移人数达到1亿,约占全国劳动人口的五分之一。

《印度移民史》及作者
Chinmay Tumbe在《印度移民史》(A History of Migration)中写道:“2011年,印度的城市人口中有四分之一是内部移民。”
印度内部迁移的劳动力比分散在全世界的印度犹太人总数还多四倍左右。
内部迁徙的经济影响
1991年印度经济自由化改革刺激了工人迁徙,此后印度内部迁移人数显著增加,他们大多从穷困的东北地区迁徙至相对富裕的西南地区。人口迁徙带来的经济影响巨大。
印度西南地区各邦的每月最低工资为1.5万卢比。就算我们假设移民人均月薪为1万卢比,印度内部移民的总年收入也达到了约17亿美元,占GDP的6%左右。若进一步假设这些工人将他们三分之一的收入寄回老家(印度东北地区),那么约2%的GDP将从印度较富裕的地区转移至较贫困的地区。
根据2019年联邦预算文件,印度在医疗和教育方面的财政预算总额为1.5万亿卢比(约220亿美元),GDP占比不到1%。哪怕是保守估计, 印度内部移民给家里的汇款总额也比这多了近8倍。可见连任政府并没有达到人民的期望,印度社会似乎也忽略了印度那些最有事业心、最勤勉的人。

书中插图:移动的人
印度内部迁移潮对经济产生的另外两个积极影响:
印度连任政府未能为人民提供安全的经济网络、未能创造更多工作岗位(甚至连技能培训也没有),那些没什么技能、最易受经济影响的工人只能自行解决就业问题。在这种情况下,低技能的劳动力市场极易受到经济波动的影响。Chinmay Tumbe在《印度移民史》中写道:“‘季节’指农历年中人们迁移到外地工作的那段时间,一般为11月至次年4月。季节性移民指的就是印度最易受经济影响的那批人。有5%的印度家庭是季节性移民,人数超过1000万。在相对贫困、没有土地的表列种姓和表列部落(处于印度主流社会之外的、印度宪法规定的两类社会弱势群体的总称)家庭中,这类移民尤其多。
02
除了劳动力,印度的资本也有流动,这足以使任何欧洲政府羡慕(过去30年中,欧盟曾试图推动内部移民却徒劳无功。更为讽刺的是,因外部移民涌入欧盟,欧盟或处于解体边缘)。在印度大部分地区,风险资本和才智过人的企业家大多来自四个高度移民的群体——信德人、马尔瓦尔人、古吉拉特人和穆斯林。早在1844年,《印度时报》就指出:“这些马尔瓦尔人离开老家去做贸易,足迹遍布印度斯坦。即使在小村庄也能看见马尔瓦尔人开的店铺……倘若你搜遍印度斯坦,要找一个没有马尔瓦尔人的农村也很难,他们一到这里就开始卖豆子,四五年后就成了富裕的银行家”。

孟买夜景
当下的印度正在经历大选的洗礼:人们踊跃投身大选进程,期盼着大选结果。无论谁来领导印度,我们都相信印度都将继续加速城镇化进程,继续迅猛地发展。

免责声明:本文信息来自网络,仅作参考。我们不对文本任何信息的准确性做出任何声明、承诺、确保或保证。
本文翻译自4月15日《印度经济时报》
翻译:Even
校对:何源
编辑:安迪
排版:Even
来源:https://www.mckinsey.com/featured-insights/urbanization/indias-urbanization-a-closer-look;http://www.yourarticlelibrary.com/india-2/urbanization-causes-and-effects-of-urbanization-in-india-766-words/4659;https://economictimes.indiatimes.com/markets/stocks/news/indias-real-economic-dynamo-a-silent-force-that-brings-in-2-of-gdp/articleshow/68886500.cms?from=mdr

印中经济文化促进会
考察交流 | 商业服务 | 研究院 |文化活动
Copyright © 2006-2017 icec-council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